晨诵的教学目标,除了提升汉语语感,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外,很重要一点,也是老师们都想要学生做到的:会流利朗读和背诵当日所学内容。 那这样的目标是针对每一个学生呢?还是针对部分学生?如果是针对所有学生,那么每天可能就只能教一首,每周最多也就5篇内容,也还不一定能达到目标,因为各班学生的差异确实很大。 同时,对于部分拔尖的学生来说,就会有吃不饱的情况,在课堂的后半段就会很无聊,而老师本人也会因为反复教了很多遍,还是会有学生没有学会,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和无力感,从而可能也会影响一天的教学情绪。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,晨诵内容全部都是教材外的额外内容,本身就应该属于给“吃不饱”的学生的。
基础较差,学习能力较慢的学生,ta如果能掌握部分教材的内容,已经实属不易,如果晨诵内容能够给ta带来一些辅助或补充,甚至可以提高ta的一点学习汉语的兴趣,那就是意外收获了。 而语言的学习,尤其是凉山学生语文的教学,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以宽度为着力点,而不是以深度为着力点,汉语的深度教学是城市学生获得高分的必要手段,但在此时此地,汉语能做到普及就不错了。 因此我个人的方式,并不会要求每个学生都会流利朗读或背诵每天的内容,而是以集体背诵的方式来完成目标,另一方面,我会以快节奏的形式抓住学生,尤其是那些拔尖的学生,让他们没有机会去开小差,要一直跟着我的进度往前赶,每堂课适时的表扬也是很有作用的。 这样,每天的30分钟课程,每个班几乎都能完成一篇半到两篇内容,一周就能完成8-10篇的内容,这就远远超过了《日有所诵》的内容。 因此,我在每周末准备晨诵ppt时,会结合教材进度和内容,会再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内容安排在晨诵课里,既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,也可以与之呼应,让孩子觉得是一件很好玩的事。 另一方面,也会根据时节情况,将与之有关的内容放在晨诵里,既达到了晨诵的目标,也拓展了学生关于自然节气方面的知识 总的来说,在任何教学中,对教学目标要有个人的思考和理解,不能表面化和死板化,而就大班教学来看,适当的取舍是不得不做的决定。
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:成都绿之叶公益发展促进中心
|